红腾网
一口洁白、整齐、健康、坚固的牙齿,不仅是灿烂笑容的基石,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。
然而,不良的饮食习惯,错误的刷牙方式,长期的吮指、咬唇等不良习惯,不仅会引发龋齿、牙龈炎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,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容貌。
本期特邀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、欢乐口腔医院院长李江明详解牙齿也会生病,揭秘护牙技巧。
牙齿过敏了
炎炎夏日里,喝下一大口冰凉的汽水,或者咬上一口雪糕时,牙齿好像突然被什么轻轻刺了一下?然后你赶紧吐出口水,发现牙齿又不疼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,这是牙齿过敏啦!又称为牙本质过敏症。
牙齿过敏是怎样形成的?
牙齿就像是小房子,外面有坚固的砖墙(牙釉质)保护着里面的房间(牙本质)。但有时候,因为小房子被不小心撞坏了,或者门窗没关紧(比如牙周病让牙龈退缩,或者吃糖太多蛀了个小洞),外面的砖墙就损坏了,里面的房间就露了出来。如果遇到冷、热、酸、甜或者硬硬的东西,里面的房间就会“哎呀”一声,告诉我们它不舒服了。
牙齿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,而是一种症状。
预防牙齿过敏
为了预防牙齿过敏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应避免食用过多酸性或甜腻的食物,避免磨牙或咬硬物,以降低牙齿表面被腐蚀、磨损的风险。其次,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。此外,要定期检查牙齿,及时处理龋齿和牙周炎等问题。
如果不小心,牙齿还是过敏了,别担心,牙医有妙招,他们可能会用一种神奇的药水给牙齿穿上“防护衣”(涂布脱敏药物),让牙齿不再那么容易过敏。
如果是“小虫子”(龋齿)搞的鬼,那就得把“虫子”赶走,再给牙齿穿上新的“盔甲”(补牙或做牙套)。
哪些口腔疾病会引起牙痛?
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。尽管医学上的口腔疾病并不单单是牙痛,但很多口腔疾病确实会表现为牙痛。到底哪些口腔疾病会引起牙痛呢?
牙痛的原因有很多种,主要分为牙源性疾病和非牙源性疾病两大类。另外需说明的是,治疗、刺激、外伤等因素也可导致牙痛。
牙源性牙痛红腾网
龋病:龋病早期,仅累及牙齿浅层时是无症状的;但当龋洞进一步发展至牙的深层,牙齿就会对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产生酸、软、疼痛等不同程度的反应。
牙髓炎:我们听过一句俗语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”,指的就是牙髓炎。
牙髓炎之所以会引起剧痛,与牙齿的结构有关:牙神经处于一个四壁均为牙体包绕的封闭硬腔中,通过1mm左右狭小的根尖孔与周围组织相通,发炎时牙髓腔内的压力急剧升高,压迫牙神经,从而产生剧烈疼痛,就好像快要爆炸的高压锅。该疼痛表现有“自发痛、夜间痛、放射痛、冷热刺激痛、疼痛不能定位”等特点。
根尖炎:当炎症波及根尖周围组织时,会导致根尖周炎。急性炎症时,病牙剧痛,有伸长感,松动,不敢咬物,牙龈红肿,甚至面部肿胀;慢性炎症时,病牙可能无明显症状,但是常常会有咬物痛,吃东西时不敢用力,有时也会出现牙龈流脓等现象。
智齿冠周炎:智齿在萌出过程中,受到邻牙、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的阻挡,经常发生萌出困难,牙冠周围的牙龈会覆盖在牙面上,形成一个“口袋”,食物和细菌容易嵌塞其中,不易通过刷牙和漱口清洁,在身体抵抗力差时,智齿周围的牙龈就容易发生炎症。炎症早期,仅有不适或轻微疼痛;炎症加重时,出现自发性跳痛、局部肿胀或张不开嘴,咀嚼或吞咽时疼痛加重。
牙周疾病:牙周疾病最常见的是牙龈出血、咬东西时没力气。严重的牙周炎会使牙齿变长、移位、咀嚼无力、疼痛,乃至牙齿脱落。
牙外伤:牙脱位、牙折断、牙隐裂等牙外伤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牙痛。
非牙源性牙痛
如颞下颌关节疼痛,还有唾液腺疾病等口腔颌面部疾病;另外,远隔器官疾病来源的牵涉痛、疱疹后神经痛、创伤后神经痛、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等都可产生牙痛的症状。例如三叉神经痛,发病突然,疼痛仅限发作的半边脸,疼痛时间持续几秒至几十秒不等,一般不超过1分钟,夜间不发病。疼痛表现为剧烈的针刺、刀割样疼痛。
心源性牙疼
心脏病引起的疼痛位置位于胸骨下方或心前区,并能放射到下颌骨、下颌牙齿处,特点为疼痛程度较为剧烈,呈阵发性发作,常在剧烈活动、餐后、情绪兴奋时产生,短暂休息后可以逐渐缓解。进行口腔检查时,会发现一侧牙齿都存在疼痛,无法确定具体部位,X线片检查也没有异常,需要进行心电图等检查,观察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,也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,来看疼痛是否可以缓解。一旦显示心电图的异常变化,应立刻进行相应的治疗。
非疾病因素
牙本质敏感: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牙齿表面失去了无感觉的牙釉质层的保护,暴露出敏感的牙本质层,当进食冷、热、酸、甜食物或咬硬物时,牙齿出现酸、软、疼痛等症状,医学上称为牙本质过敏症,俗称“倒牙”。疼痛表现为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引起的牙过敏。
医源性疼痛
各种治疗牙齿的过程中,切割牙体组织、刮治等都会引起牙齿的疼痛与不适,不过现在的局部麻醉药物都非常有效,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疼痛与不适。
你听说过虫牙吗?
小朋友们都听说过虫牙,其实,虫牙并不是真的有虫子住在牙齿里,它有一个学名,叫龋齿。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牙齿生病了,没错,它确实是牙齿的一种疾病。
龋齿诱因
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,是宿主、细菌、环境和时间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下面我们详细地来了解一下这四种因素。
1.宿主因素:每个人得虫牙的难易程度不同,这与牙的形态、结构、牙排列、唾液的流速流量、抗菌及缓冲成分、全身状况等因素有关。
2.细菌因素:人的口腔中约有700种细菌,其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,从而破坏坚硬的牙釉质,这些细菌被称为致龋菌。
3.环境因素:口腔环境包括唾液以及食物等。唾液可以冲刷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,从而保持口腔清洁。又酸又甜又黏的食物容易引发龋齿。
4.时间因素:龋齿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,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长时间作用于牙齿表面,就会破坏牙釉质,从而引起龋齿。
龋齿表观
龋齿发生的初期,牙齿表面会有一条黑色的线或者一个小洞,因为只是在牙釉质表层,所以叫作浅龋,此时既不疼,也不痒,往往容易被忽视。
再继续发展,吃甜食或者过冷、过热的食物时就会出现牙齿敏感症状,此时龋坏达到了牙本质层,称为中龋。
如果还没引起重视,龋齿发展到牙本质的深层,就成为深龋,接近牙神经,很快会引起牙神经炎症,此时往往伴有剧烈疼痛,最终需要杀神经治疗。
如果小朋友们不注重口腔卫生,是很容易长虫牙的。
不过小朋友们也不用担心,预防龋齿的方法很简单,吃完食物后及时刷牙漱口,规范使用牙线,定期接受口腔检查,就可以预防虫牙的发生。(来源: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《保护孩子的牙齿》,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、欢乐口腔医院院长 李江明 主编)
聚焦
中国疾控中心推荐碎片化运动
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全球每3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运动量不达标,青少年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81%。当久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,“没有时间”成了大多数人拒绝运动的主要借口。9月3日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,门槛低、时间少、收益大的“碎片化运动”,打破传统运动对时间和场地的限制,让忙碌的人们能更轻松地通过运动维持健康体重。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73期
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薇红腾网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